close

早些年facebook剛開始流行的時候,許多人會因為新鮮感寫些東西

今天再觀察在facebook裡的人與文章,大致可以分成三類

  1. 完全不發文,人數佔70%,FB上的文章量0%
  2. 發文內容屬於事件或商業資訊,人數佔20%,FB上的文章量90%以上
  3. 發文內容屬於心情,人數10%,FB上的文章量10%

有意思的是,這三類人恰巧區分了三種人格特質

第一類人可能因為講話不討喜,寫了怕沒回應或被酸受傷害,重視隱私..等原因

猜測背後的心理應該是有不可對外人道的黑暗面,擔心寫了會洩漏讓人看穿所以不寫

第二類人寫中立事件,把自己與事件區隔開,沒回應或被酸也比較不痛,不會揭露自身隱私,有回應的話又可以刷刷存在感..算是種小聰明的做法

寫商業資訊屬於種半強制動機,真實的心理狀態較難界定,介於第一與第三之間所以還是分在這類

第三類人不論自己好的還是壞的都寫,也不在意別人怎麼回應,介意頂多就來一輪網戰,

這類人的心理不一定光明,但磊落是肯定的,這類人的內外一致可以減少心裡矛盾,提高做事的力量,對外也能篩選交友

有句話說,100%誠實比99%誠實容易得多,講的就是這樣的做人智慧

 

另一方面,當facebook充斥著商業資訊,以及與自己不相干的心情文後有兩個延伸問題

1.人們會到哪抒發心情?有較佳隱私功能的snapcaht嗎?不過不論去哪抒發心情文的被關注度還是極低

2.有價值的非直接商業資訊轉到得到、Youtube特定網紅上,因此開啟了知識付費嗎?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Li-Ren Chang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